新報告凸顯紐約 LGBTQ+ 市民可能面臨的心理健康挑戰

跨性別、非二元性別和其他性別少數成年人比順性別成年人更容易遭受嚴重心理困擾

嚴重心理困擾的發生率因性取向、性別認同、年齡、種族和民族而異

作為 Adams·政府「心理健康週」活動的一部分,報告彰顯了紐約市在為市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務方面所做的跨機構努力

2025 年 3 月 21 日——紐約市衛生局今日發佈一份新報告,顯示 LGBTQ+ 紐約市民比異性戀或順性別成年人更容易面臨心理健康問題。該報告展示了多項發現,其中包括與異性戀和順性別者相比,性向少數群體和性別少數群體中,嚴重心理困擾 (serious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PD) 和社交孤立的發生率更高。嚴重心理困擾包括可能對社交、職業和教育功能造成影響的心理健康問題。

「在我們紀念『心理健康週』並彰顯本届政府為支持紐約市民心理健康需求所採取的諸多措施之際,我們也必須退一步,思考認識一下在支持 LGBTQ+ 社群心理健康方面,還需要做出的大量工作,」紐約市長 Eric Adams 說。「憂鬱、焦慮和自殺意念都是嚴重的威脅,太多包括 LGBTQ+ 人士在内的紐約居民都在默默地遭受心理健康困擾。本届政府致力於支持我們的 LGBTQ+ 社群,為他們提供確保其福祉的必要資源,同時維護本市作為『石牆運動』(Stonewall) 故鄉的驕傲傳統。」

「這些發現強調了優先考慮 LGBTQ+ 紐約市民的安全和受包容程度,以及為他們提供量身定制的心理健康服務和社區支持的必要性,」衛生局代理局長 Michelle Morse 醫生說。「我們衛生局定期收集和發佈的關鍵可操作數據,為我們向所有紐約市民提供其所需照護的努力,提供了依據。對於我們能集中關注 LGBTQ+ 社群的健康,努力減少他們在心理健康照護方面可能面臨的所有障礙,確保我們的城市成爲安全且平權的所在,我倍感自豪。」

這份題為《紐約市 LGBTQ+ 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結果》(Mental Health Outcomes among LGBTQ+ Adults in New York City) 的報告是由紐約市衛生局進行的一項研究結果,研究檢視了《2023 年紐約市社區健康調查》的數據,重點關注調查所得發現與結果。

本週正值 Adams 領導的市政府慶祝「心理健康週」(Mental Health Week),活動展現了紐約市在為市民提供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支持方面,所作的跨機構努力,從為嚴重精神疾病提供援助,到將服務不足社區納入擴大後的資源覆蓋範圍等,不一而足。這些措施均對 Adams 市長 2025 年市情諮文中做出的承諾——即將紐約市打造為最佳居住和養育家庭之地——構成了支持。

報告顯示,2023年受訪的紐約市民中,有 14% 認定自身性取向為非異性戀;而不認同自身出生指定性別的人數估算約佔 2%。

州和聯邦層級出現的反 LGBTQ+ 法規及政策數量不斷增加,導致 LGBTQ+ 成年人在教育、就業、健康照護和住房領域面臨羞辱、偏見引發的暴力以及歧視。這些影響可能增加其精神健康出現問題的風險。

「在這份報告中,我們展現了紐約市 LGBTQ+ 成年人——即我們的家人、朋友、同事和鄰居——在心理健康結果上所面臨的不平等,」負責心理衛生司的衛生局執行副局長 Jean Wright 醫生說。「衛生局致力於擴大和强化為 LGBTQ+ 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諮詢,並致力於減少導致心理健康不平等的長期因素,即反 LGBTQ+ 政策,以及教育、就業、醫療保健和住房方面的偏見所致暴力和歧視。」

「這份報告明確顯示,由於系統性不公平和照護獲取障礙,紐約市的 LGBTQ+ 群體遭遇心理健康挑戰的比例明顯更高,」紐約市團結專案 (NYC Unity Project) 執行主任 Ronald Porcelli 說。「作為一座城市,我們承諾將透過擴大獲得平權心理健康資源的渠道、加強社區支持系統,以及確保每一位 LGBTQ+ 紐約市民都知道他們受到關注、重視及支持,來解決這些差異。團結專案將繼續與紐約市衛生局合作,為 LGBTQ+ 紐約市民加强與完善全面且平權的支持系統。」

如需閲讀本新聞稿英文全文

###

#009-25

媒體聯絡方式:PressOffice@health.nyc.gov